查看原文
其他

徐特立告诫女儿,要比他人更耐劳更努力,以表示是共产主义者的亲属

张惠舰 东方红啦 2021-09-23
徐特立,革命家和教育家,当过毛泽东、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。1927年大革命失败,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,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加入中共,并参加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

作者 张惠舰
责编 王新伟


1949年深秋的一天,北京一所中学邀请徐特立做报告。师生们兴奋地排列在马路边,等候他的汽车到来。可是等来等去,不见汽车的影子,大家都很焦急。正在这时,一个70多岁的老人健步走来,头戴一顶磨破后檐的灰军帽,身穿摞满补丁的灰布衣。人群中有人认出他:“徐老来了!”大家争先恐后迎上去,向他问好。有人问他的汽车停在哪里。他笑呵呵地指着远去的公交车说:“那就是我的车子。”大家这才明白,原来徐老自己坐公共汽车来的。
这一幕是徐特立外出做报告常有的场景。毛泽东的老师、“延安五老”之一的徐特立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。延安时期就有首诗描述他的俭朴生活:“延安诸老唯公特,生活简单如老卒;粗布征衣常补绽,自煮瓜果充粮食。”1949年3月,他随党中央进入北平。为工作方便,有关部门给他配备一辆小汽车。考虑到国家经济困难,他除有急事和开会以外,很少乘坐,也不允许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私自用车。他外出看病、探亲访友、做报告,经常步行,路途远便乘坐公共汽车。
他的艰苦朴素还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1949年底,他在西单分到几间平房后,派女儿徐乾回湖南老家,将老伴和小孙女等人接到北京团聚。他住的房子本来不大,也比较陈旧,地板都腐朽了,这时显得更局促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想让中央办公厅给换一处住所,他认为把坏掉的地方修一修还可以住,没有同意。后来办公厅决定给他添盖一间房子,以便接待来访群众和存放图书资料。在他的要求下,建房费用一减再减,只有原计划的一半,即使如此,他还是认为花钱太多。他经常站在窗帘布前,左看右看,不止一次教育工作人员:“窗帘布能挡住光线就行,用不着这么好的东西!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用窗帘,不是照样干革命吗?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。
住的地方简陋拥挤,吃穿方面更是简单随意。徐特立经常外出参加公务活动,身边工作人员怕他穿得太寒酸影响形象,多次劝他做一件好衣服,他都拒绝了。徐乾偷偷地为他定做了一套毛料衣服,添置了一双皮鞋,他知道后非常生气,把她叫到办公室严肃批评,并告诫她不能这样奢侈,自己外出活动穿着整洁干净就行,不需要穿那些名贵的衣服。他平时也不穿这套衣服,只是在接待外宾和参加宴会时才穿,回到家里立即换下。他每天一日三餐,鲜有大鱼大肉,小米、玉米、白菜、萝卜等是他的家常便饭,白菜疙瘩都舍不得丢弃。
1949年,徐特立见到了离散22年的女儿徐守珍。女儿希望父亲给她安排工作,并搬到父亲身边住。徐特立不答应,并说:“不能只想自己的困难,要多想政府和国家建设时期的困难。


徐特立有4个孩子,他的两个儿子为革命牺牲,英年早逝。他的小女儿从11岁起就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担,女校毕业后进入医院做了一名护士,默默奉献。大女儿徐守珍早年在上海学习,1928年因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被捕,出狱后和家人失去联系。
1949年7月,父女俩终于在北平相见,徐特立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他了解到女儿夫妻俩失业,生活艰苦,心里很难过。当女儿提出要搬来和他一起生活,并希望父亲给她安排工作时,徐特立安慰女儿不能只想自己的困难,要多想政府和国家建设时期的困难。
女儿回上海后,徐特立多次给女儿写信。他在信中说:“我已74岁,每天还要做8小时的工作。生活费公家尽量给我,但时局艰难,我不愿多开支,所以我不望你北上……你们如果需要我党录用,那么需要比他人更耐劳更努力,以表示是共产主义者的亲属。”两人经过徐特立的教诲,重新找到工作,在上海安定下来。
徐特立对待身边工作人员,温和慈爱,很少发脾气,有次他却“教育”了一名工作人员。那天,他把一名服务员叫到自己屋里,和蔼地问:“你知道电灯的开关作用吗?”服务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顺口说:“开关是管开灯、关灯用的啊!”说完后有点纳闷:今天徐老这是怎么了?听了服务员的回答,徐特立点点头说:“你说得很对,这还不够。懂得了道理,就要做到。你知道灯是给你照明的,人不在了,还亮着灯做什么用呢?人走了,就要关灯。服务员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出门忘记熄灯,徐老替自己关上了,他是委婉地批评自己呢!服务员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
徐特立接着耐心地说:“关一下灯,只是抬抬手就可以做到,不费什么事,而白白浪费这些电力,却要发电厂工人们多耗费多大的劳动啊!”服务员明白自己错了,忽视了身边的小事,连忙说:“徐老,我以后一定改正。”在徐特立的教育和影响下,他身边的工作人员,都从节约一度电、一滴油、一块纱布、一个铁钉做起,养成了积极上进和勤俭节约的好作风。
毛泽东称赞徐特立:革命第一,工作第一,他人第一。图为徐特立与青年学生在一起


生活中的细节,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却真实展现着一个人的品质。这些细微之处,充分展示了徐特立这位革命老人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人生。


本文原标题:细微之处显高风
来源:《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》,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,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

监制:方丹敏


   往  ·  期  ·  精  ·  彩  
1.香山革命纪念地建筑群:“第一考场”长啥样?
2.《东方红》揭秘3:为什么这三千群众,最早知道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?
3.《东方红》揭秘4:演出成功,周总理这样奖励三千多演职人员
4.关键时刻的叶剑英
5.三湾改编:毛泽东不仅把支部建在了连上,也把账簿建在了连上!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